导语
为推进“健康福建2030”建设,广泛传播科学健康科普知识,福建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福建卫生报社等联合开展福建省首届“健康福建”杯暨第二届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科普征文比赛。本次大赛收到近200篇科普文章,现挑选部分适合健康界社区平台的优秀作品,以飨广大读者。
核心提示:为宝宝办理并保存好预防接种证,是家长应尽的义务。接种疫苗是每一位儿童应当享有的健康权益,流动人口儿童也不例外。
老胡刚从江西老家把外孙女接到a市,就乐呵呵地带她到幼儿园办理入园手续,不料园方客气又坚定地要求其出示预防接种证。老胡回a市时走得急,没记得带上预防接种证,没想到幼儿园还真给“较真”上了。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宝宝出生1个月之内,家长就要到宝宝居住地的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儿童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并作为儿童入托、入园、入学,以及将来办理入伍或出入境手续的凭证之一,因而也被称为“防疫身份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儿童接种的疫苗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记录,可防止漏种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接种,还便于计算免疫间隔。看病时带上预防接种证,还便于接诊医生了解患儿的免疫史。
--....|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及卫生和教育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都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督促其监护人及时带儿童到接种单位补种,这是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因为,在儿童集中的各种场所,只要孩子们的疫苗接种率达到80%—90%,就可以在人群中建立一道“免疫屏障”,相反,如果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很低,传染病就可能流行起来。
小洪携妻儿从浙江调来a市工作,离开浙江前为孩子办了接种证转卡手续,抵达a市后,凭预防接种证照样免费注射疫苗,该打的针一针没漏掉。
卫生部门明确规定
流动人口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免疫服务权利。 对于户籍不在暂居地的0-6岁儿童,家长同样要及时为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出生后1个月,应到暂住地所在乡镇(街道)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证,并接受接种;常住1个月以上的,要到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建卡,按程序接种或补种;离开暂住地时,要到原预防接种门诊办理转卡手续,到了下一个暂住地,同样要及时到暂住地乡镇(街道)预防接种门诊继续接受预防接种。
梅姨抱孙子到卫生院接种疫苗,回来后不久,就发现打针的那个地方慢慢地肿起来了,皮肤红红的,宝宝一边哭闹一边用手挠痒痒,第二天还发起烧来。看着孙子疲乏的模样,梅姨心里直嘀咕:都说是药三分毒,疫苗也是药吧,以后,这防疫针是打还是不打呢?
接种疫苗虽然可能发生副反应,但一般的反应只要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甚至不进行处理便可痊愈。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极少,但不接种的孩子患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却要大得多,而且病情也会更凶险。
接种疫苗前后,可做好以下几点:
①接种前,给孩子洗一次澡,换上干净柔软的内衣,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向医生说清孩子近期的健康状况。
②接种后,在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发生速发性反应,可立即得到处理。回家后,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引导其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不给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并注意保暖。
③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可出现低热或在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发痒,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果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轻度硬结,可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每天热敷3-5次,每次15-20分钟,以帮助消肿、减少疼痛(但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④接种卡介苗后3-4周,接种处可出现红肿,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溃破,溃破处结成痂皮后脱落可留下一小疤痕,这是正常的反应,不必惊慌。
⑤接种后如果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全身性皮疹等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作者:陈炜卿
单位: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插图:来源网络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或引用需征求作者本人同意。
健康界社区欢迎更多医护人员参与健康科普写作,由于平台为公益平台,无经费支持作品稿费,愿意分享健康科普文章的,请直接发帖分享,或发邮件给我们,谢谢大家的参与!面对占领各个平台的伪健康信息及海量不靠谱的养生信息,我们也该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