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镇的古渡口,相信承载古镇几代人的记忆,我且先转载一篇百度“嵩口贴吧杨梅同学的文字”
嵩阳古渡——直到前天,才知道小时候家门前的那个大樟溪渡口有一个如此古香古色的名字。
嵩口,原名嵩阳,因地处戴云山下大樟溪、长庆溪汇合处,民国27年(1938年)设镇,改称嵩口,含地处高山之麓、坐落双溪合口之意。
嵩阳古渡,也就得名于此吧。
古渡,多么遥远的记忆啊,然而它却并不遥远。
9年了,渡口荒废了9年了,记忆中那个童年时代上学放学必定要停留的渡口,这头,是闭塞的山前小村落,小村落有个顾名思义的名字:山后。那头,则是镇上繁华的集贸中心,由于嵩口只是个群山环绕中的小镇,当然没有城市的霓虹闪耀来张显自己的美,说它繁华,只是因为那里有着全镇唯一的一个比较集中的菜市场,每天来往着镇上的商贩、小农,以及家庭妇女。。。
而我,小小的杨梅正是在古渡的这头,那个名叫山后的村庄里出生并成长的。
渡口伴我走过了童年时代、小学时代还有中学的时代。
仍然记得,那时摆渡的是两个岁数都超过60的老艄公,古铜色的脸上纵横着岁月的痕迹,斑驳的鬓角书写着时光的沧桑。1.3.5 ; 2.4.6 ,两个艄公轮流守候着渡船,那掌舵的手布满厚厚的茧却依然风雨无阻着。
小时候顽皮,坐在渡船上经常爱把手啊脚啊什出船沿拨弄着溪水,每当这时,老艄公便会声色俱厉的呵斥着我们,直到我们缩回了不安分的手脚,乖乖坐在渡船中间为止。
有时候,也很烦那个渡口的。毕竟是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人在这头的时候,渡船又摇到了那一头,于是只好等待。纵使遇有万分火急之事,也只好在原地兜转着圈子干着急。经常,渡口这头那头的人就为了快一点还是慢一点的问题发生摩擦,三天两头跟不特定的人吵架那是常有的事。
然而乡下人毕竟耿直,很多的事情吵过了也就忘记了,不会记忆太久。经常昨天刚吵架的两个人,今天又在渡船上相遇了,只是今天是一个在渡船里,一个在渡船外急匆匆的跑来呢。于是,手拿竹蒿的这个人便放下竹蒿,将本来已经撑离岸边的渡船又重新划回岸上,默默地等那个跑步而来的人上了船,而每当这时候,后来者总是会朝等他的人歉然一笑,之后拿起竹蒿,大力地乘船驶向彼岸...
(在渡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最后一个上船的人都会自觉的拿竹蒿撑船到达对岸,虽然渡船后面还有一个艄公在守着,但艄公年纪大了,只负责在尾部掌舵控制船的方向,而乘船的活,还得过往的行人自己动手。)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掌舵的艄公老了一批,又换上了新的一批。印象中最后一个艄公接班的时候,已经是68岁的年纪了。艄公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嫁到了我们村庄,艄公家本来不是在这里的,只是因为想女儿了,所以接下了这个掌舵的活,为的就是能离女儿更近一些,每天可以看看来回渡口的女儿。
然而艄公的女儿却并不领他的情。女儿不孝,不让父亲住她们家,于是老艄公只好每天天黑后徒步15公里的路程回到另一个遥远的村庄他自己的家里,第二天天不亮就又走15公里的路到达这个嵩阳古渡,不管刮风下雨,不论春夏秋冬,每天总是能在鸡鸣时分听到吱吱呀呀摇橹的声音,于是小时候的我习惯了在那吱吱呀呀的橹声中醒来,然后起床...
往事如烟,匆匆聚拢又匆匆散去。。。
转眼间,小镇发展了,石板路换成了水泥路,而大樟溪畔,除了原先镇中心那座1958年修建的嵩口大桥外,又将在镇上新建一座水泥桥梁,据说地址就选在山后村的村末尾。
那么渡口呢?随着小镇经济的发展,古老的渡口注定要在完成它的使命后退出历史舞台的。
1996年,新桥梁开始动工,离桥梁比较近的下山后村的村民们已经开始舍弃渡船而改行修桥工人搭建的截流用的木架子,而我们这些居住在离渡口比较近的上山后村民们依然每天来来回回划着渡船晃晃悠悠撑着一天的行程。
1997年,听说桥梁将在1998年完工,到时候,渡船将被遗弃,渡口再也不使用,人人都改走那座名叫中山大桥的桥梁。心中无限留恋。
1999年,原定一年前完工的桥梁由于资金问题一拖再拖,最终干脆全面停工,潺爰的大樟溪上只留下光秃秃的四个石拱无助的伫立着。于是渐渐平静的渡口又开始热闹起来,这头的人到对岸的集贸中心或贩卖自家的农产品,或购买一些生活必须品,而那头的农人也还是如从前一样通过渡船到达山的这一边继续他们年复一年的耕种、收获...
忘不了2001年4月的某一天,那座叫中山大桥的小桥梁终于在一拖再拖的情况下竣工了。也就在同一天,村委会决定以1000元的出价卖掉那艘承载了村人数年过往的渡船。最后,我的外公买下了那艘船。
外公买下船后,没有给船上锁,一根绳子,一个木桩,就在渡头上系着。于是,村人们偶尔还是会三五个人一起撑着船穿梭在大樟溪上。而我,就是其中最经常的一个。经常一个人借口坐船比较近,而一个人撑着渡船去到对岸上学。
然而毕竟是私家的船,大家只会利用却不曾想到保养,以前在村委会,是每半年固定5天的时间请造船的师傅来保养渡船。而船到了外公手上,任由村民们撑来撑去,不出三个月,就漏水了。
接下来是台风的天气,在某一个狂风暴雨的夜里,大樟溪的溪水暴涨了1米多高,外公没来得及系紧渡船,溪水就漫过了渡口淹没了木桩,然后,一个浪头打来,木桩松了,渡船就被冲到了湍急的河里,载沉载浮,越漂越远,只到最后远离了我们无可奈何的视线。
最终,随着那艘渡船的漂远,渡口正式退出了嵩阳的历史舞台。
渐渐的,原本坚实的渡口覆上一层层的淤泥,经过几次大水的冲刷,渡口上人工砌成的简易的泊船台也塌陷了,高高低低长满了荒草,而村民,更是把那里当成了一个天然的垃圾场。反正这里雨水多,大樟溪时不时的会发几次洪水,天晴时堆放的垃圾洪水时就会被冲走,也不用人来清理,多好呀。。。
就这样,曾经承载过多少村人来往下地干活、多少小孩上学读书、多少村妇买卖商品的渡口最终荒芜成了一个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的垃圾场...
已经多久没有想起了,上了大学以后,就不再路过渡口,更无论后来搬了家,从原先渡口前的上山后搬到了现在中山大桥的桥头新开发的居住区,渡口更是走出了我的生活。
而就在前天,无意中在福州电视台一套的一个节目里看到了嵩阳古镇,看到了那个渡口,不由得唤醒了那尘封已久的记忆——看画面,应该是数年前拍摄的吧,那时候的山还很清,水还很绿,而渡口,也还是很热闹的。。。
借以这篇文怀念刚刚上贴吧时候的时光,在杨梅管理贴吧的那段时间,贴吧出来很多关于嵩口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