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燕是永泰县一道名闻遐迩的特色菜,而以古镇嵩口最具特色。蛋燕也叫太平燕,不管是结婚乔迁升官贺寿等喜庆宴会,还是朋友相聚家庭接待等一般聚会,蛋燕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压轴菜,都是一道争先点名的大众菜。蛋燕象征着幸福美满,平安吉祥,健康长寿。
蛋燕本来是叫蛋面,它改名换姓是跟脍炙人口的“铁印直行”故事有关。我想,太平燕不叫太平面可能受此影响吧。
传说明朝正德皇帝曾来嵩口古镇,正值嵩口巡检司周大人下田耕作,司衙大唱空城计。帝令随从衙门口击鼓,紧接着,对面响起鸣锣,遥相呼应。不出一刻时辰,周大人与众兵丁,挽着高泥腿,握紧长锄头,齐集衙门口。帝见巡检司与众兵丁,官不官、兵不兵、农不农,心中纳闷,细问之下,方知巡检司、众兵丁俸禄少得可怜,要靠自力耕作,艰难度日。再看厨灶锅中,仅蒸着数条番薯当午饭。乡民纷纷诉说,周大人为官不易,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不涉民脂。帝心方悦。周大人猜想来头不小,愧无物奉敬,只能献上蒸熟番薯,暂且充饥。紧挨衙门的邻居煮了一道祖传蛋面送到衙门敬客。正德帝正皱着眉头啃两口番薯,一看到黄澄澄、香喷喷的蛋面,立即举筷,啧啧赞叹;细细询问,乃知嵩阳名菜叫蛋面也称太平面,龙颜大悦,或许是乡音南北差异,帝将面听成燕,连连称赞:“蛋燕,香也!”金口御言一出,从此蛋燕名动四方,扬名大江南北!帝返京都之后,颁下一枚铁印给嵩口司,嘱其有紧事直奏天听,行文无须经由府县,嵩口司铁印直行遂风行闽省。
蛋燕是传承文化的一本史书。
小时候,家庭贫困很少做蛋燕,即使做了,也只下少得可怜的蛋;但记得母亲在灶台熟练搅拌、泼浆、翻煎、起锅,起锅时蛋燕就势手掌上转了一圈,啊!简直是在欣赏艺术品制造。偷偷的摘下一小块,高高的举在空中,轻轻的放到嘴里,慢慢的品嚼着,幸福感迅速弥漫开来。现在,老婆经常做蛋燕,看到女儿吃得津津有味,顿觉得家庭充盈、惬意、和谐。在酒桌,一遇见色彩黄橙,芳香四溢的蛋燕,就有一种回到家里的安逸感觉。
蛋燕是承载乡愁的一叶扁舟。
去年,中央电视台介绍嵩口古镇的特色小吃,把蛋燕的燕理解成燕子的燕,说是蛋燕薄、轻,身轻如燕,因此顾名思义。真是别有情趣的解释。
蛋燕是传播文明的一个好片。
蛋燕由精制番薯粉、上等鸡鸭蛋搅拌,再煎烙、切块煮成。
既可以充饥,又可以配酒;既可以干炒,又可以水煮;既有传统意义,又有现实需要;既可以独自出戏,又可以联袂登台;既可以登大雅之堂,又可以作家常便饭。
蛋燕色彩鲜艳,味美爽口;营养丰富但经济实惠;色香味俱全,老少壮皆宜。蛋燕取材容易,应用广泛,灵活多样,寓意深刻,是永泰人民生活,乡村文化底蕴重要组成部分。在游览青山绿水、乡间民居之后,亲手制造并倾心享用一碗美妙的蛋燕,实在是人生的乐事。
现在,蛋燕已走出了大山,挤进了都市,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友文想抓住商机,创办蛋燕生产,我相信这对丰富永泰文化,推动农业发展,加快农民致富,改善饮食结构,倡导健康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小蛋燕可以做称大文章。我朋友也一定生意兴隆,财源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