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住建厅、省文化厅组织专家评审,拟将永泰县洑口乡紫山村、东山县铜陵镇等78个镇村列为第五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候选名单,提请省政府审批公布,并予以公示。
入选的78个镇村中,福州有8个,我县占据了5个,分别是洑口乡紫山村,岭路乡长坑村,洑口乡山寨村,梧桐镇椿阳村,赤锡乡东坑村。
据了解,申报的村镇需具备一定条件,历史价值,如能体现我国传统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经典理论,或反映经典营造法式和精湛的建造技艺;应当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风貌特色,如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镇村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历史传统建筑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此外,申报镇村中,镇的总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4000平方米以上,村的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2000平方米以上。
位于洑口乡南部,与德化、仙游两县毗邻,是永泰县海拔最高的一个行政村,村部海拔近900米,最高山峰石笋硎,海拔1661米。总面积33100亩,总人口800多人。2011年9月16日,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到紫山调研,称赞紫山是一幅天然的图画。现有国家级生态林26000亩,毛竹2600多亩,优质红茶示范基地1000亩。还有国家特殊保护的红豆杉、柳杉等珍稀树种的原始森林带。
位于紫山村杨家祖厝的“龙山堂”,始建于宋庆历3年(公元1043年),总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曾是中共闽赣省委旧址。1935年,中共闽赣省委、苏维埃政府机关曾在此办公。县里打算将此旧址修缮重建后,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
长坑村位于岭路乡藤山片,距乡政府25公里,东接七斗村,南与涵江区大洋镇交界,西与云山村相连,北与葛岭镇溪洋村毗邻,平均海拔800米。
椿阳村老街
椿阳村系永泰县梧桐镇第一大行政村,位于永泰县西北部,在秀丽大樟溪北岸,东距县城34公里,西与丘演村交界,南与大樟溪为畔,北邻同安镇。
椿阳村旧属春光村,旧称永泰县二十七都椿阳村,陈氏宗祠被列入永泰县座名祠之一,规模较大,雄伟壮观。
椿阳村现留有古代居建筑“三爷宫”景观资源尤其丰富,村落中祠堂有独特的魅力。整个古建筑“坂中寨”,因明末清初时,盗匪众生,政局动荡不安,坂中寨四周围建起城墙,城门楼使古民居住在围城内生活,土匪来时,可四通八达,便于避难和防御。
古代编志者的忠实记录,留下了铁板钉钉一样的史实。白云寺里牌匾上介绍:南宋时期永泰三状元之萧国梁、郑侨在此读书。那时还未建寺,只是这里有两个能遮风挡雨的洞穴,还真是个潜心读书的地方。
僻静的白云岩,在重重群山之中,远离尘嚣,除了初一、十五之外,几近无人迹,我想寺庙应该是这样的。虽然小寺已没了和尚,只有几名管理人员。白云寺不大,看其建构,明显是明代风格。小寺一半藏洞穴一半露天。寺内岩洞幽深,有“观音滴露”景观,岩洞顶有一点一点水珠下滴,人称甘露,与方广岩内的龙泉相似。据说有幸接到甘露者,百病不侵,故游人多会在滴水下张口接着,试试运气。那水滴却是飘忽不定,时左时右,时前时后,好似在试人耐心。寺内分上下两殿,上殿右边供奉佛祖,左边供奉迦蓝,正中供奉观音;下殿右边供奉韦陀,左边供奉卢公,正中供八仙。看这样的供奉,正是一个和谐的景象。看县志记载,过去的供奉更为纯粹。“上祀梓潼帝君,下祀列真”。上洞奉文昌帝君没变,下洞白云寺奉祀列真。列真,为众仙人,道教称得道之人为真人。如此看来,过去这里是道教圣地。
白云寺正上方25米处有仙人洞,据传有古人在此读书考取功名。洞中建有小殿,祀梓潼帝君(文昌帝),今牌匾误写“文章帝”。 文昌封为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笔者来的时候是下午,太阳已移到白云寺对面的群山,站在寺前看对面一块岩石,现白马奇观,那是一匹非常神骏的奋蹄白马,眼睛、耳朵、飘飞的棕毛,栩栩如生!右前方则有一女神头顶一只神龟,越看越像。神奇的大自然隐藏了太多的奥妙!看寺的老人讲,如果在雨后或雾天,寺前方的山谷间白云排山倒海般涌动,山峰时隐时现,犹如身在天际,此处得名白云岩,笔者想自有道理。
闹元宵